二、随数到了息就不要数,于是进入随的情况。此时即如后世道家所说“心息相一”。心念与气息如同盐与面粉结合成一体。心念仿佛是探照灯,气息如飞机,飞机飞到哪里,探照灯就照到哪里。如庄子所说:“常人之息于喉,
一、数数息为六妙门之第一步。所谓息,即是一呼一吸之间,叫一息,也叫一念。数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计算其次数。数息的目的在于去除妄想,因为凡夫一念之间具有八万四千烦恼,数息等于是打鱼拉网,慢慢收,心收拢之
禅修为渐修法门,一切佛法大小乘皆由渐修而。所谓的顿悟法门也须由渐修而来。尤其在末法时期的众生,福薄智浅,更应该重视渐修法门。而渐修是由心地法门起,心法的修持可分为内外两部分,对外包括做人处事,对内属于
站在未来看现在,才可以清晰地计划今天。站的越远,规划的就越清晰。 站在地球的未来看,人类需要一个统一的理念,一个大于民族、地域、宗教的普世价值体系,也就是“地球宪章”,并在“地球宪章”的指引下组建地球
四位皇帝御注《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博大精深,震古烁今,历史上曾有四位皇帝(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清世祖)诠注,史称“御注道德经”。 唐玄宗序 昔在元圣,强著玄言。权舆真宗,启迪来裔。遗文诚在,精
20世纪,人类在科学技术和物质财富上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也造成了环境破坏、价值迷惘和心灵污染三大危机。面对这些社会危机,西方人开始从东方道学中寻求哲学智慧,以解决现实问题。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在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2、我年轻时作为技术人员每天都搞研究。明天要比今天做得好,后天要比明天好,天天钻研创新,天天改善改进。我从那时起就有了这个意识。每天的改进似乎微不足道,但一年365天不断积累,甚至连续数年,那就会带来
1、把工作看成不得不干的“必要之恶”。本意是不愿工作,但为了吃饭又不得不干。所以希望工作轻松又能多赚钱。内心不想受单位约束,只重视私人活动时间,想埋头于个人兴趣。今天许多人已经丧失了对“工作”的根本意
少吃:辟谷感觉辟谷是一个清洁的方法,如洗胃一般,想想我们的胃每天接受那么多的食物,胃这个机器一直在工作着,也是很累的。给它一段时间休息也是好事,另外,所有生物原本是吃氧气的,后来在海里和在陆地上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