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礼仪:内外兼修。
学习礼仪,强调内外兼修,既修内——“礼”,又修外——“仪”。
第一,学习礼仪,首先要有礼,尊敬交往对象。
对于长辈、领导、同事、朋友等,要有尊敬,有尊重、有敬爱。所有仪式只有由内往外发出来,才是真正的礼,否则只是虚礼,没有任何意义。只有仪没有礼,只有形式,没有尊敬,交往对象会认为“假”、“虚伪”。我们学习礼仪,随时要想想我们的内心有无尊敬之心。中国礼仪有这样一种说法:自卑而敬人。卑是谦卑,无论跟什么人打交道,都把尊重对方放在第一位。
有的学生向老师行礼,只有形式,没有尊敬之心,懒洋洋地鞠躬和有口无心的“老师好”,这叫仪,不叫礼。现在很多单位都要求微笑服务,但是怎么微笑?有的单位要求露出8颗牙齿,甚至要求把筷子含在嘴里练习微笑。我不能说这样做不好,但关键还是要对客户有尊敬之心。你是否尊敬客户,客户是能感受到的。我们去商场,服务员对着我们笑,我们就会觉得有人是对着我们的钱包笑,有人是真诚地对我们笑。一定要往里面找,内心有没有尊敬,没有尊敬之心只是露出8颗牙齿又有什么用呢?
第二,学习礼仪,也要注意形式。
有人认为只要内心有尊敬,形式不重要。话不能这样讲,形式和内容是相辅相成的。形式表现内容,尊敬需要通过形式体现出来。作为老百姓就是:我对你尊敬,我要让你知道、明白!内心的尊敬,应该通过你的表情、姿势体现出来,应该让交往对象感受到。比如跟朋友聊天,你说内心很尊敬朋友,但是形式上,你跷着二郎腿,眼神从不正眼看朋友,边跟朋友聊天边上网、发短信、上微信,还时不时看看手表。无论你内心有多尊敬朋友,不管你信不信,元芳怎么看,我认为你的朋友一定认为你不尊敬他,你会伤害你朋友的感情。
张爱玲说:“生活的全部魅力均来自于它的细碎之处。”细节体现礼仪,小处不可随便。
有人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虽然我不怎么注意形式,但时间久了,交往对象一定会知道我内心是尊敬他的。这话没错,但是现在不比过去,过去交往对象非常有限,现在时代不同了,交际范围不断扩大,人们对于交往对象的选择空间很大。除了家人、同事,与其他人交往,如果你的形式让对方觉得你不尊敬他,也许他再也不会跟你交往,你根本就没有“路遥”、“日久”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