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上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演讲1
下面我们请到辽宁盘锦市教育局局长,魏书生局长为我们做报告,魏局长是我国教育战线上一位杰出优秀的人物,他既是教育战线里面一名非常优秀的教师,而且也是一位领导。他在学术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从一个普通的教师开始兢兢业业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成绩,而且现在他还在任课。曾经中央电视台有六集电视剧专门介绍他。所以他应该算是在
魏书生:尊敬的主持人,尊重的各位同行,尊重的东北老乡大家下午好。感谢《中国教师报》和各组织单位给了我一次向在座的老师学习的机会,按照领导的指示让我说一说我是怎么教书、当班主任、当校长、当局长。我就还是老题,我喜欢干事情看待管理,管理自己民主化,科学化,管理班级,管理学校都是这两化,一靠民主,二靠科学,民主我是一直强调这么四点。第一树立服务的观念,一个当老师的为学习服务,当校长的为老师服务,当局长的当然为县教育局服务,树立服务的观念,我说学生也要树立服务的观念。在生存的过程中,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实际上所有的人都是服务的,都是干点事儿,宇宙社会人间大地,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自然要汇报给人与生命、自然和社会。
服务就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刚才有一位老师让我把我过去写的那句话,写到他的日记本上,我写了这句话是:出天外遥望地球很小,居体内细长心欲极宽。前后好象相对、相应、相矛盾,实际上他们相辅、相承、相统一。我告诉我的学生在这两句话之间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高高兴兴的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尽自己能尽的责任,我让前半句话告诉自己,永远不骄傲,永远也不急于求成。为什么?即使咱们做了一万件事情,立了一千的功劳,我们真的是一个极小的星星上的一个极小的微生物。有什么可骄傲的呢?我们不能急于求成,不是我们决定的事儿,不着急,放得下,出得来。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努力解决的问题,那么急也没有用,于是不怨、不恼、静下心做自己的事情。我们有好多的理想,我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我从来没有动摇这个理想,但是我相信我活着的时候,共产主义是不能到来的。一要奋斗,二不要着急,所以我说咱们这代人就活在这个时代,比上不足比下不余。跟老祖宗比我们是幸运的一代,跟我们下一代比我们是非常不幸的一代。
2004年的时候,我们的GDP也就是1.2万亿元,这是什么概念,等于美国2000年水平的1/3还不到,我们有什么理由,动不动用美国的标准、瑞士的标准要求我们周围的一切。所以我们只能够静下心来努力奋斗,在现有的位置上一点一点干实事儿。我们在最富裕的地区,富裕的地区要发展,无须骄傲,无须因此看不起贫困的地方,我们在最贫困的地区,在最落后的学校我们也无须自卑。因为这是现实,通过我们的努力一点一滴,一步一个脚印,改变周围的状况,改变自己的心境,影响我们的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的朝前走,这样就能找准自己服务的位置。特别是弱者,困难的、后进的。我总说最困难的学生倒数第一,人家考试得80多分,他考试得8分,语文得8分,如果说老师只会为80分学生的服务,不会为8分的服务。在埋怨指责牢骚,这样他就更找不准自己的位置,我们帮助这个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
比如说对这个学生说我是听你上课,他说我听不懂。听说你也不写作业。我老抄作业,老师不看我也不抄了。我说咱们这样考试还可以得8分,这样说明咱们还有点天赋。这个孩子觉得这个卷子惨不忍睹,他突然觉得我没想学我怎么还得8分,于是他敢正视这张卷子。这样我们就开始分析。你说什么不服气的,他说什么生字啊,文学常识啊。他就这样一本书的生字。文学常识什么的人家全知道了,我说这样你以后可以得多少分了?老师我可以得16分了。我说还有什么不服气?作文。我说为什么?他说我没有细心写?老师我原来不会写作业,我到您这个班一天一篇作文。让我们的学生15分钟500字的作文就可以写出来,于是他自己有信心了。我说期末考试这样的目标是多少?他说26分。我说从8到26。他觉得老师说的这个目标是可以办到的,结果这个孩子得了36,56,及格了。
第二段一定是和学生建立互助的关系,我说魏书生老师你靠什么当书记、校长还当两个班的班主任?我从83年开始当班主任。我教到现在从来没请任何一位老师给我代过一节语文课,现在我教师专的学生,不请任何人代课,心里有底。在座的所有的老师真的都是我的助手,咱们也是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己的角度上一点一点朝前走的一个助手,这个观念我喊了20多年。20多年前到首都示范大学讲课,那个时候叫北京师范学院,我大声疾呼,一个老师是干什么的?他是学生的助手,他帮助学生确定目标,帮助学生生活等等。这是老师的责任,同时老师也不把学生当成对手,而是任何一个学生都是咱的对手,人家一点一点的学会管理班级。
在这个观点的指导下,我主张凡是学生看会的知识老师不讲,凡是学生自己领会的能力老师别替人家练,管理班级凡是老百姓干的事儿,班委不干,凡是班长能干的事儿我就不干了。这样很多的工作可以让学生去做,这基本上是我的观察与思想。20多年来我一直讲,70年代末的时候,我讲课讲的很少,大部分学生让他们去看书。1979年我们班同学一年要看5000页的课外书,他真的可以读这么多,然后让学生剩下时间高高兴兴的写日记,写文章,读起来。同时读和写的能力自然增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