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8年NASA成立以来,对美国航天事业的贡献是巨大的,同时也对美国的国际竞争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NASA不仅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行政机构,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民用航天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太空计划与开展太空科学的研究。
NASA被认为是世界范围内太空机构的领头羊,但是一个如此庞大的机构也渐染了“大国企”的通病,组织臃肿,开销巨大,沟通无效,品牌老化等等问题,并且在自由市场经济的制度下,商业航空公司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航天航空的项目中来。
艾伦·马斯克在创办特斯拉之前便创建了SpaceX公司,其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则是比最便宜的长城工业还要便宜。SpaceX公司在成本控制上取得的成就,几乎可以让全世界的航天业汗颜,猎鹰9号火箭的标准发射费用只有5400万美元,即使中国长城公司的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费用也要6000万美元以上。不仅仅在成本控制上很成功,在航天技术上也是同样出色的,这也为他赢得了NASA授予的火箭发射合同。其实自2004年美国总统小布什推出星座计划,按照计划NASA将退出地球轨道的发射任务,全面转向深空,地球轨道运输便转交商业公司。应运而生的商业公司还有由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出资成立的私人宇宙航空公司BlueOrigin,致力研究太空载人和无人飞行项目。甚至在美国一个14岁的小男孩因制作了一支火箭而得到了奥巴马的接见。,美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商业机构进入航天领域,NASA的威胁将来自很多方面,一枝独秀的地位也将难免被受到威胁。倘若NASA的品牌老化后受到市场边缘化的威胁,地位被商业机构取代,那时将会是一个难以控制的局面,国家竞争力同样受到影响,损失难以估量。
不过好在NASA早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在其内部调查中发现国家宇航局的工作人员年龄分布很不均匀,75%的人都是45岁以上的人,年轻的一代对NASA的品牌“无感”,品牌存在着老化的问题。年轻人似乎根本在乎那些在太空里发生的事情,他们中间40%的人不赞同国家宇航局的太空任务,39%的人认为国家宇航局的研究工作没有任何意义。然而这些年轻人他们不仅仅是美国国家宇航局未来的主要劳动力,也会成为他们的决策者和赞助者。NASA每年巨大的开销需要得到他们的同意与支持,多年来他们忽略了吸引年轻一代的目光的重要性。
NASA开始做出一些改变,这个神秘机构慢慢变得不再那么神秘,比如公开使用社交媒体,在Twitter开设账号,人们可以看到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们每天工作的分享、甚至和Gowalla合作,推出一款虚拟太空寻宝游戏。更加过瘾的是,NASA推出了一款免费应用“AsteroidDataHunting”天文爱好者们可以上传望远镜观察到的图像,最终通过一套算法来观察这些天体是否和灾难行星有关。NASA希望他们能改变在年轻人心目中一个刻板科学家的印象,能尽快融入到年轻人的世界中去。
可能很多人还不了解,NASA多年来一直是好莱坞太空电影的幕后功臣。他们努力地透过镜头向新一代的年轻人们展示他们的先进成果,甚至他们把电影海报的照片换成宇航局员工的照片。好莱坞代表着美国的文化创新,向外界做着文化的输出,而NASA这个神秘机构对电影的参与程度远远超出你的想象。从《2001:太空漫游》中的巨型太空舱、《巴里林登》中的烛光照明、《阿波罗13号》中的生死通讯,到《世界末日》里的天价宇航服,再到《地心引力》里的地球云海……它就像是好莱坞的魔法师,总能拿出高精尖的新鲜玩意儿。可以说好莱坞电影的硬实力和强大口碑都少不了NASA的鼎力支持,反过来说NASA也同样通过好莱坞的镜头向更多的人展示着他们科技创新的实力。
美国是一个比较重视年轻化的国家,不仅仅是像NASA这样的“国家门脸”必须要保持品牌的年轻化,就像我们熟悉的可口可乐,这个1886年诞生于美国,经历了129年依然是畅销全世界的饮料品牌。一个一百多年的老品牌,一定也经历过品牌老化的问题,却能被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所喜爱,它有什么秘诀呢?2005年可口可乐的包装做出了中国化、年轻化的改变,同时请SHE、潘玮柏等年轻人喜欢的明星做代言,2008年可口可乐赞助奥运会的同时也把福娃的形象搬到了瓶子的包装上。2013年可口可乐针对年轻人市场推出了“昵称瓶”的包装,将“闺蜜、天然呆、吃货、纯爷们”等流行词语印在了包装上面。大玩卖萌营销后,可口可乐趁热打铁与潮STAYREAL合作,推出个性化定制的联名T恤,又玩起了跨界营销和定制化营销。
“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品牌年轻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升级。就连NASA这样的顶级机构品牌也随时保持着创新与变革的脚步,我们更要永远保持一个“空杯”的心态,不断学习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