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留学生们的学习和思考,为新世纪中国社会的改造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在此之前,中国社会如同一只“鸟笼”。 从1870年代开始,作为洋务运动“师夷”的一部分,大清政府就有向海外大量派送留学生的安排。虽然最早的一百余名留美幼童在学业尚未完成时,即因保守势力的干扰而被召回,但此后仍然有轩海外a学子被派往海外,1887年福州船政学堂选派35位青年军官,赴欧洲学习军事,就是比较知名的一例,那位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己权界论》、《法意》等西方思想名著的严复以及北洋水师中多名英勇不屈的海军将领,均出自这支留洋队伍。
十九世纪最后的几年里,留洋日本成了新的热点。甲午一战使向以天朝大国为尊的大清帝国上下受到了极大刺激,对蕞尔小国日本自然是刮目相看,忧国忧民者急欲至日本探个究竟,于是,新的留学浪潮出现,成批的青年学子东渡日本。戊戌维新之后,东渡日本者迅速增加,新世纪来临的时候,更是猛增。据估计,20世纪头十年中留日学生总数达5万人以上。到这一刻为止,中国人的赴日留学可能是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留学生运动。
与今日大多留学生试图移民海外不同,这一时期的留学生们都是带着救国救民的梦想而远渡重洋。中日两国同处亚洲,紧密相邻。日本人原来在与西方列强打交道的时候,其境遇不比中国人强到哪里去。但是,日本的社会改造如此彻底,跨入现代化如此迅速,就不能不让中国的智识之士们有所思考,日本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国追求现代化的典范。富有民族自尊心和历史责任感的中国留学生们,试图从日本为积贫积弱的祖国找到灵丹妙药。“我们往日本去留学,便因为它维新成功,速成学会了西方文明的缘故。”(注:周作人语)
因为这样的缘故,这一时期的留日学生绝大多数选择了军事、法律、政治、师范等学习方向。同样因为这样的缘故,日后中国的社会改造运动,如立宪、革命等均于此群体中萌芽。力主保皇的康有为、宣传立宪的梁启超、致力革命的孙中山,都把日本当作大本营,其资借的人力资源,即为留日学生。 留学生们的学习和思考,为新世纪中国社会的改造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在此之前,中国社会如同一只“鸟笼”,因为受困于传统的思想文化体系,各项改造只能产生一种类似于盘旋的变化,而不可能挣脱“鸟笼”飞出一个新的天地。如今,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的西方知识资源通过日本人的吸纳,再由中国留学生们传播到了中国,让中国人获得了新的思维工具。利用这样的工具,人们开始整理和诠释历史,构思新的社会改造运动,设计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这是几百年前佛教文化进入中国以来,又一次大规模的思想文化进入,对中国社会产生的震撼不言而喻。